乙肝小三阳竟演变成了肝硬化,一位44岁的乙肝患者老陈,因为觉得自己是"小三阳",8年来一直没怎么在意,从来没有查过病毒载量,只是有时检查一下肝功能.老陈说,自己平时身体还不错,就是转氨酶指标时高时低,有时又很正常,想来应该也没事.正是认为自己的病情不重,所以,在治疗方面老陈也不上心,只是偶尔吃点护肝药.没想到,不久前单位体检,老陈查出转氨酶超出正常水平一倍,病毒载量远远高于正常值,再进一步检查,发现其肝硬化指标也偏高.从B超结果来看,肝内回声增粗增强,表面粗糙而且分布不均匀,肝脏内部有块状回声,被确诊为"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".
得知体检结果,老陈觉得难以置信:自己是"小三阳",8年来从无明显肝炎症状,为何却突然变成肝硬化呢?专家说,像这种错误以"大三阳"、"小三阳"来区分病情,以为"小三阳"无需救治的患者多不胜数,往往发展到肝硬化、肝癌,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病情,但却已错过比较佳治疗的时机.
"小三阳"或比"大三阳"更难治
专家指出,一般的乙肝"两对半"检测内容包括表面抗原(HbsAg)、表面抗体、e抗原(HBeAg)、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.其中表面抗原、e抗原和核心抗体呈阳性为"大三阳",表面抗原、e抗体和核心抗体呈阳性为小三阳."大三阳"和"小三阳"与病情轻重无关,只能反映出乙肝病毒有没有传染性以及传染性有多强,有些"小三阳"比"大三阳"更难治疗.
"小三阳"患者可分为两种类型,一种是非活动性HbsAg(即表面抗原)携带者,另一种是HBeAg(即e抗原)阴性慢性乙肝.为什么很多人觉得"小三阳"不用治,就是受了第一种类型误导,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.专家说,非活动性HbsAg(即表面抗原)携带者中,70%——80%是传统意义上的"乙肝携带者",他们虽然带菌,但病毒基本上是静止的,其中大部分不会发展成肝炎患者.相比之下,后者就"阴险"得多.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占了乙肝患者的40%——50%,发病比较隐匿,肝炎症状轻或者无症状,其抗病毒治疗效果比"大三阳"患者差,并且更容易复发.
一项中国的研究显示:"小三阳"中的HBeAg阴性乙肝较"大三阳"病情更严重.在肝脏炎症严重者中,前者占了58.1%,明显高于后者的46.0%.在肝纤维化严重者中,HBeAg阴性乙肝占了45.3%,远高于"大三阳"患者所占的27.9%.也就是说,HBeAg阴性慢性乙肝虽然披着"小三阳"的外衣,但它对患者的损害甚至远大于"大三阳".